与传统B超不同,诞生于光谷的这款新式B超有CT的成像效果,能看清骨头和血管!这台名为肌骨超声断层成像系统的新式B超今年7月将正式进入临床应用,也是全球首台用于肌骨的B超。

丁明跃教授(右)和尉迟明教授(左)在调试新式B超。记者何晓刚 摄
5月14日中午,华中科技大学高端生物医学成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工艺师丁明跃教授的科技产业化公司——维视医学影像有限公司一派繁忙,丁明跃教授研发团队正在对这款新式B超进行临床前的最后准备,记者现场见证了这款新式B超的神奇“照相”能力。
记者将左手伸进“水缸”,30秒后,左手的骨骼、血管、神经的三维图像便呈现在电脑屏幕上,骨骼、血管等内部结构一览无遗。

骨骼、血管、神经的三维图像便呈现在电脑屏幕上,骨骼、血管等内部结构一览无遗。记者何晓刚 摄
“新式B超跟CT拍出来的效果一样”,丁明跃教授手指旁边1.5米见方的“盒子”告诉记者。新式B超由控制台、扫查装置和床体三个部分组成,控制台主要负责信号采集和图像重建。“水缸”是信号采集装置,它里面装满水作为B超的耦合剂,“水缸”里还藏有新式B超的核心部件——“环形超声探头”,可以360度收集检查部位的声波信号,而作为耦合剂的水确保了声波信号的收集。

新式B超由控制台、扫查装置和床体三个部分组成。记者何晓刚 摄
新式B超比传统B超要强大的关键是信号处理更出色。丁明跃教授进一步解释,传统B超只有64个或128个信号接收器,而他们的新式B超有2048个信号接收器,而这2048个信号接收器全部集中分布在“环形超声探头”上,可以实现360度全散射信号收集,包括透射、反射、漫射、衍射在内。即使是主流传统B超的128个信号接收器,也只能接收6%的光子信号;而新式B超在“环形超声探头”帮助下,可以实现几乎100%接收声波信号,然后依据接收的声波信号重建断层图像,“环形超声探头”是图像清晰的关键。
“相比于传统B超,新式B超能看清血管、神经、骨头的实时图像,这是传统B超无法完成的工作。”丁明跃教授解释。与CT相比,新式B超收集信号的探头不一样,探测媒介也不一样,使用的是超声探测而不是X光。所以它在医学上的名字叫“肌骨超声断层成像系统”,可用于传统B超做不了的肌肉、骨骼检查,达到CT检查的效果,而且超声波无辐射。
“做B超”和“做CT”都是医学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检查领域各有侧重。B超通过超声波来检查身体,如孕妇产检、妇科检查等,优点在于使用简单、方便、无辐射;CT主要通过X射线设备对人体进行照射,得到人体的透视图,主要用于头部、肺部或骨骼系统疾病的检查,但CT有一定的辐射,检查成本相对较高。
那么,新式B超能不能代替CT?“代替CT的提法肯定是不合适的,只能说在一些情况下实现CT或MRI的部分功能,给患者和医生多提供了一种选择。”丁明跃教授表示。
目前,丁明跃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式B超已经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完成了初步临床试验,为150名患者提供了新式B超检查。该院副院长郑元义教授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新式B超在该院深受好评,传统B超只能看清肢体切面,新式B超可以看到肌骨整体,更利于诊断;相比于CT,对患者的最大优势是安全。
据悉,今年7月,肌骨超声断层成像系统将正式进入医院GCP临床。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实习生彭冠迪 通讯员左盈)
媒体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851381836034047&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