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成像设施超灵敏磁共振成像装置负责人周欣研究团队提出了一次采样同时获取气态和溶解态129Xe MRI影像的新方法,并在间质性肺疾病上开展了应用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Direct Imaging of Pulmonary Gas Exchange with Hyperpolarized Xenon MRI”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Innovation》上。
肺部重大疾病在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这些疾病通常伴随着早期气血交换功能的变化。目前,临床评估肺部气血交换功能主要依赖于肺部整体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量,但该方法难以及时检测出肺部疾病早期微小病灶。超极化129Xe MRI作为新兴的临床肺功能成像方法,利用129Xe在肺泡(气态,Gas)、肺组织/血浆(Tissue and Plasma, TP)和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等不同肺组织中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化学位移不同,实现无创无辐射肺部气血交换功能成像。

肺部气血交换直接成像方法及其在动物和人体中的应用
研究团队通过设计高选择性SLR脉冲、同时编码溶解态和气态129Xe信号、相位调制重建策略等,提出了129Xe MRI肺部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同时成像新方法,能在一次采样中同时获取气态和溶解态129Xe MRI,从而实现肺部气血交换功能(RBC/Gas,TP/Gas和RBC/TP)的可视化定量评估。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675824001589?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