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进展 > 2024年 > 正文

“多核磁共振成像(MRI)装备研制”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发布时间:2024-06-25发布来源: 浏览次数:

6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由湖北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共19项。其中,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高端生物医学成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灵敏磁共振成像装置负责人周欣带领其团队完成的“多核磁共振成像(MRI)装备研制”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多核磁共振成像(MRI)装备研制:

“多核磁共振成像(MRI)装备是当前全球首台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可实现肺部微结构、通气及气血交换功能的无侵入、无电离辐射检测,以及定量、可视化评估,已创建含三大类20余项指标的肺部生理评价体系,可发现CT无法探测的肺交换功能损伤、肺功能检查不能获取的局域功能信息,为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评估提供全新的医学影像手段。该装备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等十余家三甲医院,开展慢阻肺、放射性肺损伤、肺癌等多种肺部重大疾病的临床应用。

周欣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关,突破了肺部检测中气体密度低导致磁共振成像信号极弱的瓶颈,成功点亮肺部“黑洞”,还让成像更快、更清晰。同时,实现了临床单核向多核磁共振成像的拓展,填补了临床肺部气体交换功能无创可视化评估的空白,开拓了我国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新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目前,团队正在加紧攻克钠、磷等更多原子核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单核到多核成像如同“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的跨越发展,是抢占新一代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制高点、引领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的迫切要求。

 

新闻链接:

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2791015/2518591/0?w=1719201830046&tencentShare=1

https://mp.weixin.qq.com/s/YrYANo6gL4qjS90j_s_xsw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群英路66号国际医学中心   邮政编码:430075

主任邮箱:abif@hust.edu.cn

联系电话:(027)87792516